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马骏院长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作者:政管学院网络信息员 发布时间:2011-05-23 阅读数:

2011年3月15-1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包容性增长与中国NGO的新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昌平凤山温泉度假村隆重举行。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领导和多位专家学者。此外,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市海淀区莎利文康复中心等NGO的负责人也应邀与会。 

5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九十九场在昌平校区举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美国进步时代的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精彩演讲。本次活动由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程伟教授主持,学院教师翟校义、张永理、刘柏志和我校近百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讲座开始,马骏教授就提出“为什么讲外国的故事?为什么要讲美国1890年至1928年进步时代改革?”的命题。他列举了美国在内战后至19世纪末在经济技术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和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周期性经济危机、政治腐败、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一历史时期的美国和当前中国社会现状惊人相似。  

马骏教授围绕着美国的治国理念和“美好社会”观念剖析了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马骏教授指出,美国的政治精髓、美国的公民精神等因素成功推动社会的转型,使美国取得了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众多辉煌成就。在这一系列问题出现之后,当时的美国迅速做出了失衡后的反思,实现了理念的转变,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行政、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反观今日的中国现状,马骏教授直指关键——中国能否有进步时代,取决于每个中国人、每个阶层的参与。 

讲座过程中,马骏教授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师生,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提问环节中,现场的同学争相提问,气氛活跃。马骏教授对同学提出的“预算民主恳谈制度”“今日中国社会在缺乏美国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改革”等问题做了深刻解答。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不仅了解到美国的进步时代,更增强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感受到肩上沉沉的改革之担。正如李程伟教授所讲——“听马骏教授的讲座如同接受了一场洗礼”。 

设,强化国际化色彩等建议。王振耀教授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迎了NGO的高速发展时期,但当前无论是政府、公众还是NGO自身的准备都还十分不足,这亟需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杨雪冬研究员指出应对当前的NGO管理体制进行深入反思,同时NGO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应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参与到国家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细微的行动彰显人道的力量。蔡拓教授介绍了中国NGO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环境,着重阐述了中国NGO建设的三个着力点:价值优先,即强化自主性、公益性和责任性的意识;加快国际化建设,强化全球意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更加务实。 

在主题发言之后,与会专家学者和NGO的负责人分别围绕“中国NGO在包容性增长中的作为”、“中国NGO的特性与作用再认识”、“中国NGO的自身建设”三个专题进行了讨论,并涉及到了中国准政府组织与草根NGO的关系、NGO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趋势等理论前沿问题,会议始终充满着浓烈的学术氛围,各位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就研讨会的核心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尤其是本次中从事实务工作的几位NGO负责人代表结合各自组织的发展轨迹和生存现状等问题的发言更是为学者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中国NGO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案例支持,进而使得本次会议兼具有了明确的学术价值和显著的现实意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蔡拓教授承担的福特基金会课题“中国准政府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所确定的,同时也是该课题的结项会议。该课题关注并力求探讨包括准政府组织在内的中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定位与改革问题及其跨国合作方面的作为与理念的变化。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全体参与者的辛勤付出,深入云南、宁夏、深圳、上海、河南等地对多家准政府组织和草根NGO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形成了《中国准政府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一书,即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既加强了我校对该领域课题的研究,标志着该课题的顺利结束,同时也是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力加强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扩大了我校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该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