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18日,我院丛日云教授、潘小娟教授、卢春龙副院长、刘星讲师应邀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以及爱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洽谈合作事宜。
6月15日下午两点,我院四名教师前往位于爱知县的爱知大学进行访问交流,他们首先与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的主任高桥五郎教授进行了座谈。高桥五郎教授介绍了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的历史与研究现状,卢春龙副院长也向日方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随后,丛日云教授与潘小娟教授在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分别做了题为“从运动政治走向法治政治”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两位教授的演讲引发了爱知大学研究人员以及在读博士生的广泛兴趣,他们在互动环节提问了许多与演讲主题相关的问题,丛日云、潘小娟教授一一进行了解释。最后,我院与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达成了院际合作的基本意向,双方就教师互访、联合培养博士、合作研究以及共同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等合作议题形成了共识。双方同意尽快起草院际合作协议,并最终形成正式文本进行签署。
6月17日上午十点左右,四名教师前往位于东京市区的早稻田大学本部进行访问交流。在早稻田大学国际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院四名教师首先参观了早稻田大学的校园。随后,丛日云教授与潘小娟教授在早稻田大学分别做了题为“从运动政治走向法治政治”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的学术讲座,早稻田大学参与讲座的人员包括国际部部长白木三秀教授、国际部副部长江正殷副教授、社会科学部教务副主任刘杰教授、政治经济学部堀真清教授。丛日云教授与潘小娟教授的演讲同样引发了早稻田大学教师们的广泛兴趣,在互动环节双方围绕演讲主题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6月17日下午我院四名教师参观访问了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与政治经济学部部长饭岛昇藏教授、堀真清教授、唐亮教授进行了座谈。会谈议题包括互派教师、合作研究等领域,双方同意进一步推动彼此的合作,待时机成熟时再签署与我院的正式合作协议。政治经济学部是早稻田大学最有影响力的学部之一,下设政治学科、经济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科、公共经营研究科等。
附:早稻田大学、爱知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简介:
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日本著名私立大学,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其前身是1882年大隈重信设立的东京专门学校,1901年改称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学是亚洲最为国际化的大学之一,与世界约260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留学生数也位居日本大学第一(2008年)。学校推行广博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强势科目为政治经济学等文科科学,该校设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大学本科有:政治经济学、法学、商学、教育、社会科学等共13个学部。研究生院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商学等12个研究科。毕业生在企业中的满意度常年雄居日本第一。中、美、韩等多国国家元首先后到访并发表演讲,1998年和2008年十年间,中国国家主席在日本大学发表仅有的两次演讲,都选择了早稻田。早稻田大学是日本社会精英的摇篮,该校毕业生遍及媒体、政界及学界,前任首相福田康夫、竹下登、海部俊树、森喜朗等都毕业于该校。许多中国现代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彭湃、廖承志等,都曾在早稻田大学留学。现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中珍藏着李大钊当年的学生档案、成绩单等物品以及孙中山的亲笔信。
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是在2002年度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21世纪COE工程”后,作为现代中国学国际性研究教育机构成立。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致力于与世界各主要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相互建立远程多边的教研交流系统,共同构建以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为中枢基地的国际性学术网络。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于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与南开大学分别设置了在中国研究教育基地(分中心),并在2005年与宁夏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了“中日合作西部开发共同研究中心”。在青年研究学者培养方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以对研究生进行现代中国学的教育研究为目的,在上述两所中国大学实施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科“双重学位项目”(Dual Degree Program),建立了在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均能取得中日两所大学相应学位的教育体系。
相关链接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堀真清教授来我院访问 http://news.cupl.edu.cn/2009/content_010469.html
张桂琳副校长会见日本早稻田大学白木三秀教授 http://news.cupl.edu.cn/2009/content_01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