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校党委任命政管学院新任行政领导班子

作者:政管学院网络信息员 发布时间:2009-12-15 阅读数:

根据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我院完成了新一届行政班子换届工作。 

12月11日下午,学院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校党委宣布了学院新任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副校长张桂琳、组织部长、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胡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组织部副部长王立艳宣布了校党委的任命决定:张桂琳副校长不再兼任政管学院院长,任命常保国同志担任政管学院院长兼MPA教育中心主任,任命贾文华同志、卢春龙同志为学院副院长,任命布仁巴图同志为MPA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 

任免决定宣布后,常保国代表学院新任行政领导班子讲话,他对全院教师及校党委的信任表示感谢,对上届领导班子成员张桂琳院长、田为民副院长对学院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并表示将克尽职守,带领全院师生继承优良传统、开创政管学院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副校长张桂琳总结了学院新行政班子的优势和特点,她希望未来四年内政管学院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和对外办学等方面有大的提升,希望新班子能够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合理分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她相信新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能够带领全院教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张桂琳也希望全院教师对新班子多支持、多理解,关注和支持学院的发展。 

胡明代表校党委对学院前一任行政班子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感谢,他希望新任班子能够继续保持团结和谐的局面,发扬奉献精神,奋发图强,在前任班子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附新任学院行政领导情况简介

常保国院长简介

常保国,男,196388日生,辽宁铁岭人。教授,法学博士(法律史专业)。1987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先后任学工部(学生处)科长、校团委副书记。19944月转至政治系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任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政治学研究所支部书记兼研究所副所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工会(教代会)主席、副院长、常务副院长、MP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200912月任学院院长兼MPA教育中心主任。

   一、学术兼职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常务理事

    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西方政治思想史》专家组成员。

   二、获得奖励
   
中国政法大学十大最受学生欢迎青年教师(2002
   
北京市优秀教师(2004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三、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本科生:《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研究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专题》、《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教改立项:
    1、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点建设(政治学与行政学)项目,主持人,2008-2011
    2
、北京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政治学与行政学)项目,主持人,2008-2011
    3
、中国政法大学精品课程《政治学原理》,主持人,2006年立项。
    4
、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课题组主要成员,2007-2012
    5
、国家精品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讲人之一(2006-
    6
、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政治学基础课程团队)主要成员,2008-2012

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国宪政史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学术专著

1、《中间党派与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宪政运动》,独著,29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中国政治建设与发展研究》,合著,10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学术论文
    1
、“东方专制主义”话语在西方的历史变迁,《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6期。

2、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专制主义、绝对主义与开明专制,《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3期。

340年代的“中间路线思潮”,载《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发展》(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

4、多党合作的历史起源:1944-1949年中共“联合政府”主张及其践行,《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

51946年政协会议简论:召开动力、党派力量对比及各方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半月谈》,2008年第22期。

7、修宪的原因与原则《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 期。

820世纪中国民主化的四次高潮与三次回潮(日文),载《第二次面向21世纪政治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科,2000年。

920世纪中国政治五次转型,载《面向21世纪政治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科。

10、论政治监督,《政法论坛》,1987年第3期。

11、论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政法论坛》,198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
    
科研项目
    2003
年以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产学研项目、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委托项目以及美国能源基金会、莱蒙基金会全球环境研究所委托项目6项,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5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10余万元。(见下表)

主持科研项目一栏表(2006-2009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经费(万)

项目时间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钱端升民主宪政思想研究——兼与同时代自由派学人之比较

7

2008-2010

北京市教委产学研项目

   北京市青年群体公民意识与公共事务参与现状调查

10

2007-2008

北京市教委研究生教育共建项目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与政策选择

6

2008-2009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委托项目

公益性文化事业政策法规体系研究

6

20095-12

美国能源基金会委托项目

环境评估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研究

8万美元

2008-2009

莱蒙基金会全球环境研究所委托

项目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官员环境政策能力研究

1.6万英镑

2006-2007

 
     贾文华副院长简介

     贾文华,男,汉族,内蒙古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2002年以来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先后任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副院长,2006年前往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访学研究。200912月任副院长。

一、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欧盟政治与政策》(双语)、《国际政治专业英语》、《区域一体化研究》、《欧洲联盟专题研究》等。

教改立项:

     1、“欧盟政治与政策”,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009年7月(建设中)

     2、“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改项目,2005年(已结项)。 

     3、“国际关系学”,编写组成员,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进行中)。

编写教材:

     1、《欧洲一体化史》(第二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荐教材:参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市精品教材:参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年。

     3、《国际关系学》(参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欧洲一体化史》(第一版:参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新编》(参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

 6、《世界文明史》(参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一体化史、欧盟政治与政策、欧洲一体化理论。

    专著与译著:

     1 《法国与英国欧洲一体化政策比较研究》(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10月。

     2、《牛津欧洲史》(第三卷)(译著、第一译者),吉林出版集团,20094月。

     3、《危机应对的全球视角:各国危机应对机制与实践比较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学术论文:
     1、“新西兰针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政策”,载《世界历史》(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

     2、“从资本逻辑到生产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理论解释”,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7期。

     3、“欧盟官方发展援助变革的实证考察”,载《欧洲研究》,2009年第1期。

     4、“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理论界说”,载《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5期。

     5、“欧盟禁毒政策:成因、内容及发展趋势”,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年第4期。  

     6、“欧盟对华官方发展援助实证考察(1983-2006)”,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7、“欧盟对俄能源战略述论”,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8、“欧盟对中亚发展援助述论”,载《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4期。  

     9、“‘文献解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异化与学生语用能力失衡析论”,载《高等教育论丛》,2007年第4期。

     10、“欧盟对华政策中的发展援助”,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030日。

     11、“欧盟禁毒政策缘起与完善的历史考察”,载李世安主编:《世界现代史新论》(第三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

     12、“欧盟禁毒政策特点解析”,载《公安研究》,2006年第6期。

     13、“欧盟禁毒政策与管理机制探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

     14、“从欧盟与东亚的区域性整合看和谐世界的构建”,载蔡拓主编:《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欧盟危机管理初探”,载《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2004年第3期转载。

     16、“欧盟东扩研究述评”,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6期。

     17、“深化与挑战:欧盟东扩及其走向分析”,载《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4年第6期转载。 

     18、“论西欧低地国家与北约的建立及其在初期发展中的作用”,载《河南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4年第1期。

     19、“1965年‘空椅危机’起因考析”,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 2004年第1期转载。

     20、“‘德国问题’与‘舒曼计划’评析”,载《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1、“超国家组织行政构建中的问题分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0期。

 22、“欧洲议会扩权述评”,载《欧洲一体化研究》,2000年第2期。

   科研项目:

     1、“欧盟禁毒政策研究(1969-2004)”,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07年立项(进行中)。

     2、“欧盟官方发展援助研究”,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进行中),20095月。

   

    卢春龙副院长简介

卢春龙,男,江苏人,汉族, 1976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1998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政治学专业学士学位,20017月获国际政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5月毕业于美国老领地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并获国际研究专业博士学位。20079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工作并被聘任为副教授。

    一、获奖情况:

    2006--2007, 获美国老领地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博士论文奖学金(Dissertation Fellowship)

2004, 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首批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二、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政治学原理、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定量研究方法。2008年—2009年,主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级教改项目“《政治学的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研究”。

三、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政治参与与公民文化、政治心理学、政治学研究方法。

    英文学术论文:

    12008. Popular Support for Economic Internationalism in Mainland China: A Six-Cities Public Opinion Survey,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9 (4): 391-409. 

    22007. Popular Support for Grassroots Self-government in Urban China: Findings from a Beijing Survey,Modern China 33 (4): 505-528 (co-author wih Jie Chen, second author).

    32007. Social Capital in Urban China: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n Grassroots Self-Government,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8 (2): 422442 (co-author wih Jie Chen, second author).

    42007. Chinas Middle East Policy since the Post-Mao Reform, in Jack Covarrubias and Tom Lansford, ed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the Middle East: Opposition and Support for US Foreign Policy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September 2007).

    52005. Middle Class and Democracy: Structural Link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odern Sociology, 31 (2): 157-178.

   中文学术论文:

    1、“社会信任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比较视野下的事实与态度,”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07》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与张小劲合著)。

    3、“中国城市居民对经济国际主义的支持,”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北京(与田野合著,第一作者)。

    4、评詹姆斯·马奇和乔汉·奥尔森:《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纽约:自由出版社, 1989),  载《中国书评2005第二辑.

    5、“转型中国的环境保护,”载《 “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4辑》第二辑, 2002, 北京。

6、“试析美国的利益集团及其产生发展的原因,” 载《新视野》, 2000年第5, 北京 (与苗晨波合著,第一作者)

   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08年—201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22008年—2009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32009年,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社会资本与我国的政府治理”。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