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第三届大学生东亚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11所高校的同学云集燕园,围绕着 “东亚,在奥运圣火的照耀下”的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东亚论坛是全国第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均为本科生(包括留学生)的区域性国际论坛,旨在为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大学生和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我校是东亚论坛的创始学校之一,并派代表参加了前两届论坛。我院任洪生和韩献栋老师带领政管学院的周钥晗、贺轩、闫天舒、孙雪纤、张宇炎、吴国禧等六名同学参加了本届论坛。
本届论坛下设五个话题小组,分别是:⑴“亚洲的主体意识:历史和现实的课题”;⑵“东亚国际关系:突破威斯特伐利亚的‘紧身衣’”;⑶“亚洲安全的困境与出路:威胁VS机遇”;⑷“多元视角的亚洲认同:差异与共识,想象与实际”;⑸“亚洲千年发展目标:自主与共赢”。周钥晗同学提交了题为《从新功能主义的视角勾勒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建构》的论文,贺轩同学提交了题为《美韩同盟制约下韩国在朝鲜半岛的身份困境》的论文。任洪生老师和韩献栋老师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分别进入第四和第三话题小组参与讨论和点评。根据论文的主题,我校代表团被分入第三话题小组。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任洪生老师围绕着“亚洲共同体”、“亚洲主义”、东北亚一体化进程的核心文化动力、东亚认同与区域一体化的构建等问题对所在话题组的参会论文进行了一连串的精彩点评;韩献栋老师则对东亚安全困境、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构等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与会代表的论文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我校代表团成员与来自全国各名校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的同学就东亚区域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期间不乏因学术观点不同而产生激烈的争论、因精妙的见解而引来的阵阵掌声。周钥晗同学因表现出色,在最后的总结会议上代表第三话题组作了讨论综述。
各校代表用多元的视角来解读亚洲的历史和现实,困境与发展,其中不乏颇具新意的见解和设想,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的一致赞赏。
据悉,本次论坛参会论文将编纂成集,并送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耶鲁大学亚洲问题研究院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