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第六届“中国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日韩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来自日本山梨学院大学(Yamanashi Gakuin University)、韩国国立仁川大学(Incheon National University)、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与交流,气氛热烈。
大会合影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任洪生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卢春龙教授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教授分别致辞。卢春龙副校长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国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和诚挚的感谢。卢春龙副校长首先全面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在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同时,他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意义非凡,即是“中国与东亚”国际会议的第六次召开,也是首次以中日韩三国为核心联合举办的高水平论坛。他强调中日韩三国地理相邻、文化相通,在全球化发展和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的背景下,探索东亚地区的合作与未来、推动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对于促进三国的彼此互信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卢春龙副校长致辞
庞金友院长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向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特别感谢日韩、京外学者不辞辛劳、不远千里在12月的寒冬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参加会议。庞金友院长首先详细介绍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发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近些年的发展和成绩,同时,重点回顾了创建中日韩发展论坛的初衷、历程和目标。他强调中日韩发展论坛的创立是学院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旨在为三国学界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标准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他指出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对以往学术成果的延续提升,更是对新形势下区域合作需求的积极回应。他期待与会学者能够在论坛中充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为应对当前区域与全球挑战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术观点与政策建议。最后,他表示,学院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中日韩学术机构的合作,共同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庞金友院长致辞
研讨会的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林德山教授主持。来自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的安致颍教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曲博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任洪生教授和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法学部的熊达云教授分别做专题演讲。安致颍教授以《特朗普政府对北韩核政策变化可能性》为题,介绍了朝鲜核开发的发展过程、美国对朝鲜核政策的演变历史以及2025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朝鲜核政策的可能变化。曲博教授以《东亚货币合作还有动力吗?》为题,介绍了中日韩三国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的历史和其动力不足的原因,同时他指出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上台以及全球经济的长期低迷可能为中日韩进行货币合作提供契机,并对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展望。任洪生教授以《半核心化:东亚区域发展的困境》为题,介绍了世界体系理论在解释东亚发展上的困境,强调这些困境产生于东亚地区的半核心化特征,主要体现为东亚国家在经济上存在生产性竞争、在政治上存在功能性竞争、在文明上存在文化竞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理论创新的方向。熊达云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以《中日两国关系如何走出低谷面向未来》为题,首先对2025年的中美关系走向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原因,同时介绍了中日关系处于低谷的现状,并对中日两国如何面向未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林德山教授主持 安致颍教授发言
曲博教授发言 任洪生教授发言
会议主题报告包括四个分论坛。主题研讨一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飚副教授主持。来自日本山梨学院大学经营学部的今井久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的李玉梅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李群英教授和日本山梨学院大学经营学部的粘逸彦副教授分别发言。今井久教授以《日韩两国交流现状——以山梨综合研究所与忠北研究院之交流为中心》为题,介绍了山梨综合研究所与忠北研究院的合作历史、内容和重点方向,映射出日韩两国在学术领域的深层次交流。李玉梅教授以《从竞争到共赢:中日韩汽车产业链的融合与未来发展》为题,介绍了中日韩三国汽车产业链合作的现状与主要驱动力,并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李群英教授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东盟海上安全合作探析》为题,首先阐释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时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共建海上安全的客观基础与己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可能的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粘逸彦副教授以《推动服务平台演进的促进因子:以日本婚礼产业为例》为题,介绍了日本婚礼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平台模式,并对不同时期平台模式的演变进行了原因分析,强调了产业情报信息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何晴倩博士做了精彩点评。与会学者、学生围绕四位专家的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今井久教授发言 李玉梅教授发言
李群英教授发言 粘逸彦副教授发言
主题研讨二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何晴倩博士主持。来自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学东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孟维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嵇先白副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王鸿铭博士分别发言。王学东副教授以《中日韩对南太岛国援助:定位比较与合作可能》为题,介绍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地理位置以及引起国际社会重视的原因,重点阐释了中日韩开展援助的历史以及可能的合作潜力。孟维瞻博士以《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内阁人事困境、白宫国会关系与对华政策展望》为题,首先复盘了2024年的美国大选,同时深入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内阁的人事困境,包括忠诚度、路线相似性以及参议院确认程序等,并从人员构成角度分析了2025年后国会与特朗普政府之间可能的竞合关系,以及对美国对华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嵇先白副教授以《安全化地区主义:亚太地区的最新制度动态》为题,介绍了亚太地区主要机制的发展历程,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亚太地区机制设置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从过去的去安全化到现阶段的再安全化。王鸿铭博士以《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逻辑》为题,介绍了政党政治研究的不同路径,重点强调西方传统政党政治研究忽视了政党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当代政党-国家互嵌关系的最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壹铭博士做了精彩点评。与会人员围绕四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王学东副教授发言 孟维瞻博士发言
嵇先白副教授发言 王鸿铭博士发言
主题研讨三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壹铭博士主持。来自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法学部的实川和子教授、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的曹亨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钟飞腾研究员和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法学部的刘星教授分别发言。实川和子教授以《日本文化艺术领域相关立法之发展》为题,介绍了日本在文化艺术领域相关立法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特别探讨了保护艺术家与艺术家追及权的相关法律制度的进展,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发展背景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曹亨真教授以《韩国地方政府对朝鲜半岛南北边境的和平发展计划》为题,回顾了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波动与和平契机以及中国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韩国地方政府特别是仁川地区的和平发展构想,并展望了其构想的有限性与潜在希望。钟飞腾研究员以《东北亚“二元格局”的终结》为题,介绍了东北亚地区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赖美国的“二元格局”的背景,阐释了中日韩三国经济关系的变化及其导致的“二元格局”的终结,并认为东北亚地区政治安全关系的变化是主要原因。刘星教授以《亚太地区的不确定性与中日关系》为题,重点介绍了影响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了中日在经贸领域的主要政策主张,并从经贸角度讨论了中日关系中的影响因素以及互动再平衡的可能性。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严挺副教授做了精彩点评。与会学者、师生围绕四位专家的报告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实川和子教授教授发言 曹亨真教授发言
钟飞腾研究员发言 刘星教授发言
主题研讨四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韩笑博士主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严挺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赵洁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何瑾博士分别发言。严挺副教授以《中日儒家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为题,介绍了东亚文化圈的主要争议,并基于经验数据比较了中日在不同文化维度上的得分,重点分析了中日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赵洁博士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的基本特质》为题,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治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始基、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机制等方面显著异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何瑾博士以《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成效、困境与优化路径》为题,介绍了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建议。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夏林博士做了精彩点评。与会学者、师生围绕四位专家的报告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严挺副教授发言 赵洁博士发言
何瑾博士发言 夏林博士点评
闭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任洪生教授主持。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的安致颍教授和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法学部的刘星教授分别分享了参会收获。任洪生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并对与会专家学者、师生表示感谢。
经过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本次会议圆满结束。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思想盛宴,与会者相约,第七届“中国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日韩发展论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