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及“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国际政治班于2019年4月27日开展了参观老舍故居的班级活动。在此之前,2017级硕士国际政治班已通过参观宋庆龄同志故居、李大钊故居和鲁迅博物馆等方式重温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本次活动,旨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增进研究生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优良班风学风,力争为“中国政法大学2017级新生班级特色项目培育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老舍故居坐落在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一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故居坐西朝东,一进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影壁墙,在墙中间有个红色的“福”字。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里耸立着四棵大树,它们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除此之外,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东西二房为老舍先生生平创作展厅,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大量的手稿、生前遗物及馆藏品等展示了其一生的生活与创作历程。在原装陈列展厅,客厅中陈列着沙发、茶几、圆桌等,墙上挂着著名画家赠送的老舍先生喜爱的字画,流露出高度的东方文化色彩。和普通人家一样,这座老宅并没有过分的宏大气派,反而十分平常,正如老舍先生历尽沧桑又艰难困苦的一生。

老舍先生字舍予,原名舒庆春,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和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在“2017级硕士国际政治班之老舍名著读书会”上,班级同学认真研读《茶馆》、《月牙儿》、《骆驼祥子》、《五四给了我什么》和《老舍自传》等著作,充分领悟到其作品内含的“五四文学精神”。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五四运动后更倾向于反映社会现实,逐渐地将叙述对象转变成普遍民众,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关注他们这类人的生活状态,并从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来窥探社会以揭露社会的局限性。在“老舍名著读书会”上,大家热情主动地参与讨论,认为《骆驼祥子》描述了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艰难的困境中吃苦耐劳、不卑不亢、坚持追求自己的愿望,体现着追求自尊和人格的个人主义。祥子一生的追求以及重大的思想转变深受客观社会和个人劣根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展现了社会运的罪恶欲望,同时也饱含了个人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像老舍先生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说的那样:“五四”运动送给了我一双新眼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语言。
这次参观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与交流学习的方式,使大家深切感受了“五四精神”,对老舍先生一生的贡献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有效提升了2017级硕士国际政治班的生活与学习活力,极大地提高了班级同学们的个人修养,特别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对于日后班级规范化建设大有裨益,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还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值此之际,我们向老舍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谨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