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信访与治理研究中心举办“蓟门信访论坛”第2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26 阅读数:

5月24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信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所,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城市发展与治理研究院、《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编辑部协办的“蓟门信访论坛”第2期在海淀校区召开,本期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信访与社会治理创新”。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厅、国务院台办投诉协调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广东省信访局、辽宁省信访局等中央部委、各省市县信访机构的领导,共计50余人参加研讨。在京新闻媒体和出版机构的代表亦参加本论坛。


(论坛现场 摄影 卢云开)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湘军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卢春龙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主编伊彤研究员先后致辞,对“蓟门信访论坛”第2期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于中心创设“蓟门信访论坛”以推动我国信访与治理领域理论(界)与实务(界)深度交流表达热切期许。卢春龙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位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对中国政法大学在信访与治理领域的科研团队、既有成果、人才培养及未来规划进行了整体介绍,强调以打造“蓟门信访论坛”等学术品牌为契机,积极推动信访与治理领域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色教学科研领域,推进新时期信访与治理领域的前沿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卢春龙致辞 摄影 卢云开)

“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主编翟校义主持。卢春龙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信访预防法治化中的应用”进行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孟庆国作“Deepseek与社会治理创新——从工具赋能到范式重塑”的主题发言。

“嘉宾发言”第一阶段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信访方向博士生导师傅广宛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厅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主任凡俊分享了全国检察机关热线系统的整体部署,四级互联互通等实践创新的成功经验。广东省信访局副局长吴明楷围绕信访概念的法定内涵、信访制度功能定位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广东省开展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马皑教授基于实证调研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蕴含着对高风险人群筛查和风险评估的巨大潜力,有利于助力预警和有效治理社会极端行为。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峰聚焦关注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对政府规制能力的赋能和对社会维权能力的赋能之间实现动态的力量平衡。

“嘉宾发言”第二阶段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王丽莉教授主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宪法教研室副主任刘素华教授围绕“法”的内涵范畴、“三到位一处理”等重要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华东政法大学阳光与法治信访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虞浔教授介绍从事人民建议征集政务工作和相关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北京市社科院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袁振龙研究员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信访矛盾化解的现状与问题,并对推进信访矛盾高效化解的思路和具体措施等进行论述。山西大学山西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院负责人廉如鉴教授探讨了信访工作原则的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朱涛研究员探讨了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信访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位置、信访融入社会治理等议题。

“自由研讨”阶段由《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执行主编王凯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城市发展与治理研究院刘柏志老师主持,该阶段包含实务研讨环节、理论研讨环节,与会信访实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参与深入交流研讨。


(与会人员合影 摄影 卢云开)

论坛闭幕式,傅广宛进行论坛总结,他强调本次论坛打造了信访理论界与实务界直接对话交流的平台,融合了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学科专业知识对“人工智能、信访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系列前沿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推进信访与治理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王湘军作闭幕致辞,他对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再次表示感谢,指出信访与治理研究中心及同仁将秉承推进教学科研前沿探索和学术服务精神,推动“蓟门信访论坛”等学术品牌建设行稳致远,全力参与和推动新时期信访与治理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学术生态营造。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