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牢记使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政管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开展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18 阅读数:

2019年10月11日中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杨阳、王英伟、庞金友、王湘军、吕芳、巴图在昌平校区主楼B525会议室开展“始终牢记使命,全面提升各类人才培养质量”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学习会邀请教务处处长卢春龙一同学习研讨。会议由政管学院党委书记王英伟主持。

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并围绕加强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了集中研讨。

副院长吕芳从本科生培养方案出发,比较了学院政治学、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异同,建议今后修订培养方案时,能够增加基础通识类课程。同时,吕芳还分享了关于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合理分配、两校区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看法。副院长庞金友聚焦分管的研究生工作,着重分析了博士生延期毕业、硕士生学风质量下降、MPA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表示将结合学院实际,充分调动学院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以“致公读书会”为突破口,营造好学向上的学术氛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副书记王湘军结合正在制订的MPA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MPA学位论文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在分类指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巴图分析了当前MPA学生特点,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培育MPA优秀学位论文,全面加强案例教学建设,并结合读书会、兼职导师教指委等平台,打造具有鲜明法大特色的MPA人才培养体系。

院长杨阳以闻道阅读为切入点,讲述了培养学生读书兴趣、问题意识、学术敬畏的重要性,要求学院专任教师、学工教师队伍合力,将“闻道阅读”这一读书导读计划体系化、实践化、丰富化。至于人才培养改革,杨阳希望可以回归根本,充分调动教师责任心与学生积极性,回归课堂教学本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基础问题与现实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院党委书记王英伟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教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系统全面,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办什么样的教育、为谁办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明确中国教育的方向和道路、目标和价值,教育体系的系统和要素,教育实践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基本遵循。十九大确定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新时代新形势新思想和新要求,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强国的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体系、入学率和教育经费上,也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体系、教育主体、教育文化、教育产出自身的高度、内涵和质量上。要在这些方面全面突进,需要各个层面、各类教育主体进行真正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改革创新是强国之路,也是强教之路。王英伟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三个课堂”,一是以专业培养、课程教育为核心的“第一课堂”,二是以校内外公共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第二课堂”,三是以校园学生人际互动为核心,以宿舍、班级、学生组织为平台的“第三课堂”;体现学生高品质教育质量存在三个层面,一是“知识精通”,就是在整体认知世界上求“通”、在专业实践领域上求“精”,二是“能力坚实”就是思维和操作方法上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坚”和一项项具体能力锻造出来的“实”,三是“素质整合”,就是通过认知和能力系统横向上的“整”以及自己学习实践历史纵向上的“合”形成的一种“境界”。如何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建构为核心,按照“读书 修身 实践”的育人程式,贯通三个课堂,贯通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全面整合各种教育影响要素,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题。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学院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

最后,教务处处长卢春龙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分享了自己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思考。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很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大学生培养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指导。同时,卢春龙谈到,在以人工智能、信息工程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卓越人才培养2.0计划、基础学科拔尖计划、一流专业建设、新文科建设都在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具体到学校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而言,要有新的理念,以新的理念建构人才培养新体系;要有新的内容,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授课体系,将新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中;要有新的方法,结合00后群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有新的技术,适应工业革命和自媒体互联网的发展,以新的技术平台来迎接新的挑战。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