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院与《政治学前沿》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近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了论坛召开的积极意义与取得的丰硕成果。以下为报道全文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报】推进新时代法政治学融合发展
2024-05-06 作者:陈雅静 链接:https://www.cssn.cn/skgz/202405/t20240506_5749261.shtml
4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政治学前沿》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法政治学研究的确立与发展,不仅可以拓宽法学和政治学传统研究领域,还有助于促进法学和政治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的持续繁荣,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
明确法政治学学科定位
法政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法学与政治学的两大学科资源,是以法律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具有政治和法律双重属性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瑞宇表示,法学与政治学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深入研究法学和政治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法律规范、促进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法政治学在政治学科中具有基础地位。”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程竹汝认为,政治学和法学在学科属性与内容上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无法完全剥离开来。新时代以来,我们提出了新的现代化范畴,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相对应地,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规范政治”。当代法政治学研究存在若干宏观或中观议题,如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性、程序化研究,公权机关组织法与行为法及其组织行为研究等。
法政治学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化,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作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也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高全喜认为,法政治学的提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在学术分疏越来越细化的背景下,政治学、法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法政治学要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进入新时期,单一的专业学科已经难以应对现实问题,从跨学科角度出发也许能够给出一个更好的解释。
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法学和政治学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客观上推动了对中国法政治学的深入探讨。
纵观中国传统法治思维的演变路径,中国传统的“法”与西方不同。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表示,首先,从政治视域看,在法与道的关系上,“法”的诸多属性在道的层面上已经被规定了;其次,在理论上,中国传统的“法”与人伦教化不可分离,体现为一种人伦定位与归属。学科是知识生产的孵化器,学科源于实践的需要。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王立峰认为,法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知识生成不能脱离实践,换言之,法政治学的知识生产离不开特定历史时空下的法律场域和政治场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是法政治学的实践根基。中国法政治学的知识生产集中反映了法律与政治的耦合与运作,其未来发展更应关注中国场域生成的本土性知识,构建中国法政治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万健琳从“学科性学术”与“问题性学术”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法政治学的发展可以实行三步走战略,一是跳出“学科性学术”,打破学科建制藩篱,学会借力、主动出击;二是发展“问题性学术”,以问题为导向、成果产出团队化,建立法政治学研究的问题域和学术共同体;三是回归“学科性学术”,强化学科建制和学科建设。
“法政治学已经成为呼之欲出的学术领域,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卓泽渊说到,中国法政治学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民主政治的政治前提、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依法治国的现实需求和学者自觉提供的学术力量。理性的学术态度、现代的民主观念、坚定的法治精神、开放的世界视野和学者的持续努力是推动法政治学发展的重要理据,同时也是法政治学人应当坚守的立场和努力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网】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
链接:https://www.cssn.cn/zzx/zzx_rdjj/202404/t20240429_5748772.shtml
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 陈雅静/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陈雅静)4月20日,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如期召开。来自2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瑞宇,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竹汝先后致辞。
黄瑞宇表示,法学和政治学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法政治学的探索与发展有利于法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最后,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程竹汝代表中国政治学会对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本次论坛将法政治学的学科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时代法政治学建设应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法治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法政治学将大有用武之地。
本次论坛共分为两场主旨发言和三场专题研讨。主旨发言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刘倩、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璇主持。
明确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广州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卓泽渊,以“中国法政治学发展的历史机遇”为题,表示中国法政治学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提供的时代背景、民主政治提供的政治前提、市场经济提供的强大动力、依法治国提供的现实需求和学者自觉提供的学术力量。他认为,理性的学术态度、现代的民主观念、坚定的法治精神、开放的世界视野和持续的学者努力是推动法政治学发展的重要理据,同时也是法政治学人应当坚守的立场和努力的方向。
程竹汝以“浅析法政治学研究对象及当代若干研究议题”为题展开分享。他认为,首先政治与法现象在属性和内容上的高度交融决定着法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其次,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规范政治”,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组织、塑造公权力及其积极作为,二是约束、限制公权力的消极作为;再次,当代法政治学研究存在若干宏观或中观议题,如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性、程序化研究;公权机关组织法与行为法及其组织行为研究等。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高全喜的发言题目是“历史常新,法政思想何以常新?”。他认为,法政治学这一学术问题的提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在现今时代学术分疏越来越细化的背景下,政治学、法学各自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法政治学要想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及方法论面临一些挑战。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似乎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单一的专业学科已经难以应对这个时代的实质问题,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也许能够给出一个更好的解释。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王立峰以“中国法政治学的知识生产场域与自主知识体系”为题,提出中国法政治学的学科独立发展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应秉持交叉学科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心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与法律资源为理论基础,关注中国场域生成的本土性知识,用中国话语、中国理论概括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构建中国法政治学研究的自主性知识体系。
立足实际发展法政治学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周振超以“统筹协同与精准施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实现逻辑——基于‘枫桥式工作法’的扎根研究”为题,提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实现逻辑以工作情境为场景归因,以构建条件支撑框架为关键步骤,以解纷条件对解纷需求的精准满足为目标指向。把握关键、究其本质,条件支撑框架的构建以党政统筹、体系协调与资源联动来达成,即“统筹协同”;以条件支撑框架,围绕分层分类的解纷需求,精准定位解纷指向、灵活形成解纷策略、高效配置解纷资源达成,即“随事而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万健琳以“‘学科性学术’与‘问题性学术’——对法政治学在政法类院校中发展前景的一点思考”为题,分别就“政与法:学科变迁发展之路”“政法相向而行:时代机遇与时代之问”“法政治学突围:学科之术与问题之学”三部分内容进行分享。她认为,法政治学的发展可以实行三步走战略,一是跳出“学科性学术”,打破学科建制藩篱,学会借力、主动出击;二是发展“问题性学术”,以问题为导向、成果产出团队化,建立法政治学研究的问题域和学术共同体;三是回归“学科性学术”,强化学科建制和学科建设。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的发言题目是“政治视阈下的法:中国传统法治思维的理论框架与价值归宿”,从政治视域下来看,在法与道的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法”与西方不同,它是由道而生的,这种传统使得“法”的诸多属性在道的层面上就已经被规定、规范;其次,在理论上中国传统的“法”与人伦教化不可分离,它最主要的还是体现为一种人伦的定位与归属;最后,在法与政治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法在王下、法由王制定的“王法”传统意味着将一个伦理上具有优先性的角色放在了法之上,使得法成为治理的一种工具。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于晓虹以“Gender Norms and Gender Effect in Chinese Courts”为题展开分享,并从相关的研究验证了中国法院的性别效应,即女性被告人在组织卖淫、妨害公务等案件中,的确会在司法程序中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但是并未发现法官的性别会显著影响判决。另一方面,社会规范和司法裁判之间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关系,一般而言,儒家文化显著减轻了刑罚的严重性,同时,革命文化与儒家文化之间也有着非常有趣的交互效应。
三场分论坛以“中国法政治学传统与现代” “西方法政治学传统与现代” “法政治学前沿问题”为议题展开,找寻中国传统中的法治思想,对比西方法治理论,揭示法政治学的一般规律,展望法政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法政治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道德与法律的结合,注重社会和谐与人伦关系,体现了礼法结合、家族本位以及和谐与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而西方的政治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政体和法律的分权制衡,进入现代社会,西方政治学继续强调民主、法治和人权。未来的法政治学将面临全球化背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重挑战,也将对传统的法律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注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中国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圆桌会议与闭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何涛主持,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孟冲作补充发言,庞金友作总结发言。孟冲表示,新时代法政治学的发展应该更多关注现实问题,关注基层问题,将学术研究写到大地上,写到田野间。同时,要建立一套真正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储备更多开展学术研究的后备力量。庞金友首先感谢了各位与会学者专家对召开首届新时代法政治学论坛的大力支持,肯定了此次会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表示,法政治学是政治学研究的新兴增长点,法学与政治学的学科交叉具有广阔的学术研究前景,期待能以此次法政治学论坛的召开为契机,搭建学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前沿》编辑部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