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上,中国政法大学海外名师项目特聘教授、美国爱达荷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捷教授应邀为我校研究生做了“比较政治学与结构功能主义”的精彩讲座。政管学院副院长卢春龙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来自政管学院、比较法学院等学院的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阶段,陈捷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了解了国内比较政治学的教学及学生对比较政治学的认知情况。鉴于国内比较政治学教学更多地停留在对西方主要国家政治制度的国别介绍、个殊式研究太多而通则式研究太少,陈捷教授指出,真正的比较政治学应当是对政治系统的“系统性比较”,寻求存在于不同政治系统中的模式、规律和趋势。
紧接着,陈捷教授简要梳理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比较政治学发展,着重介绍了当代比较政治学对古典比较政治学的批判,行为主义革命对当代比较政治学的影响,以及当代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主题的变革和研究区域的扩张。对于当代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陈捷教授认为从研究范式的角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结构主义到发展主义的统一范式阶段、多元范式竞争阶段。随后陈捷教授从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三个视角比较了当代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文化主义、制度主义三种竞争性范式。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陈捷教授沿着利普哈特开创的思路讨论了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首先,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中唯一以研究方法而非研究议题作为主旨的分科,凸显其方法论的重要性。其次,比较方法作为提出科学解释的研究策略之一(其余两个为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在逻辑上与统计方法相类似,即都通过偏相关进行系统控制;但相比于统计方法,比较方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变量多,案例少”。再次,应对比较方法“变量多,案例少”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尽可能增加案例数量、缩小分析的“特征区间”、把比较分析集中于“可比较”案例和把比较分析集中于“关键”变量等。最后,陈捷教授也简要提及作为比较方法补充(甚至被视为隐含部分)的案例研究。
讲座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被陈捷教授视为比较政治研究中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功能主义。陈捷教授首先梳理了从伊斯顿系统理论到阿尔蒙德、鲍威尔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其次,陈捷教授详细讨论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中囊括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政治沟通等系统功能;利益综合和表达、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评估等过程功能;以及资源汲取、资源分配、行为管制等政策功能等。最后,陈捷教授也论及政治文化和国际体系等政治系统的国内国际环境。
主题演讲结束后,卢春龙教授对陈捷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陈捷教授也就比较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追求,理性、文化与结构等竞争性范式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文: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