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论坛(2015)暨‘信访与国家治理’ 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北京市社科院、全国人大法工委、韩国水原市政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我院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我院院长杨阳教授和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主任郑广淼博士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从国家治理的发展现状引出了此次研讨会主题的重要性,并对政管学院与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在危机管理和信访研究领域的合作做出了高度评价。
研讨会的第一阶段由我院潘小娟教授主持,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张宗林主任作了以《信访——国家治理体系下重要的制度设置》为主题的发言,分别从信访与危机管理、信访与国家治理和信访与依法行政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杜志华巡视员以《信访与法治》为题,对信访问题的根源和信访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信访问题本身涉及政治问题而不仅仅是一般性行政问题,信访在根本上涉及人权问题。北京市社科院袁振龙研究员围绕公共治理和信访制度,分析了信访作为公共治理工具的主要功能及其局限性,提出了延伸“信访链”以推进公共治理创新的理论构想。韩国水原市政研究院朴商寓研究委员围绕《韩国的社会矛盾和治理模型研究》这一主题,对韩国社会矛盾的现状、产生的消极后果以及信访制度的最新模式、加强市民沟通渠道、构建合作管理、矛盾监控的专业性和持续性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消极应对到积极主动应对的独到见解。最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象明教授对四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评议,并着力从信访与人权和法治的关系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研讨会的第二阶段由我院刘俊生教授主持,我院翟校义教授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变迁过程,揭示了信访制度从早期作为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保障政权与人民的直接联系,到检举揭发政府官员和政策弊端,再到作为一项特殊政治任务的维稳工作这一演变过程,并提出了信访走向法治化的必然。国家行政学院时和兴教授以《信访、信息、信任:从统治到治理改革》为题,对信访的功能、三大难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立共享、共赢、共识三大机制和搭建公共对话、公共空间、公共理性三大平台等独创性的见解。香港中文大学曹景钧教授从《信访与教育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出发,以上海和香港为例,在大量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访制度不仅是依法行政问题,还涉及利益调配、行政体系如何捋顺问题,以及对信访问题进行制度化和常态化纾解的主张。最后,我院傅广宛教授对三位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议,认为翟教授的历史回溯性,时教授的空间化、立体化和建构式研究,曹教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信访问题制度化的反复强调,三者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在研讨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中,各位专家和教授对信访法治化问题,信访的定位以及“小信访”和“大信访”等争议性议题各抒己见,研讨氛围十分热烈。
探讨会的第三阶段是“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更名与揭牌仪式,研究中心主任李程伟教授进行了情况说明并主持通过了中心相关文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李景鹏教授与我校副校长常保国教授共同为新的研究中心揭牌。随后,李景鹏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讲话,并侧重从地方治理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推行地方治理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政府观念,即真正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理念转变;其次是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二十多年前就探讨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市场关系等如何解决,要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再次是如何在大力反腐产生懒政惰政不作为的情势下,给地方政府注入新的活力,也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要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最后,李景鹏教授对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期待和勉励。
文/李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