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科研资讯 >> 正文

“统治、治理与现代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12 阅读数:

2017年12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统治、治理与现代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国际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保国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张桂林教授分别致开幕词,中国政法大学政管学院院长杨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教授出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柏林自由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天津社会科学》、《探索》和《中国行政管理》等知名学术刊物代表参会。

开幕式由政管学院副院长庞金友教授主持。在致辞中,常保国教授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从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度,指出政治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目标和路径。针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常保国教授指出国家治理体系中统治与治理的主要区别,深刻阐释了20世纪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的转型历程,提出要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第五个”现代化开展研究。张桂林教授对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高度评价,对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张桂林教授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治学学科的发展目标和时代使命出发,提出当代中国政治学者应当具备历史责任感,在主题上研究国家发展中的难点与焦点,在方法上重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综合。她同时强调了国家监察问题研究的时代性和学术性。

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丛日云教授作了题为《后物质主义与西方文明困境》的主题演讲,从英格尔哈特对“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现代转变的趋势”的预测出发,指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根本性转变带来了全新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变迁,淡化了对物质价值的追求,失去或降低了对传统文明的自信,带来了西方文明的危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郭中华教授作了题为《民族国家建构的方式与轨迹——基于联合国会员国的分析》的主题演讲,重拾民族国家建构这一经典问题,以对联合国193个会员国数据分析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民族国家的建构方式和扩展轨迹,指出实现自身建国权利、维护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和平等地位,已成为人类共识。政管学院院长杨阳教授作了题为《三个政治传统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三个政治传统,分别是集权化权力配置模式、大共同体本位和政教一体化的社会整合模式,论证了自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现代化开始启动以来,三个政治文化传统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马得勇教授作了题为《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的主题演讲,在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渐进性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探讨了运用该理论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适用性问题。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爱军教授作了《微博与微信比较政治分析》的主题演讲,认为微博与微信是人们选择政治价值和政治原则最便捷的机会和平台,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选择政治价值和政治原则的机制及其与公共权力的影响与塑造。

研讨会围绕四个单元“国家治理与现代政治发展”、“中国治理:改革、发展与技术”、“国家治理与政治参与”、“中国治理:地方创新与话语表达”展开了专题研讨,分别由政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聂露副教授、副系主任李筠副教授、冯军旗博士和李莉副教授主持,李筠、孟天广、李莉、聂露、林心怡、郭亮、林雪霏等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刘训练教授、卢春龙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聂智琪副教授分别作了精彩而犀利的点评,与会专家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参会期刊编辑代表与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气氛热烈,充满学术的辩论和思想的交锋。

闭幕式上,杨阳教授进行了宏大深远的总结发言。他全面回顾了研讨会各单元的发言和讨论,系统评论了关涉的主要学术观念和见解。杨教授指出,当代中国政治学者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体系中,需要重视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基本常识,引进西方政治学的概念范式要注意检验其在中国的适用性,也需要重视中国传统因素在当代政治发展中的延续性。政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研究者更要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进行学理思考和学术表达,既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又要有中国意识和现实关照。

本次研讨会产生重要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对会议主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学术研讨,促进了国内政治学学者的沟通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孙娜  朱嘉怡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