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公共管理学术沙龙第20期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810会议室举行。本期学术沙龙以“信访法治化的思考”为主题,由刘俊生教授主持,马建川教授作主题报告,公共管理学科教师及学院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在马建川教授的报告中,首先讲到了信访的功能,归纳为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投诉请求等几大部分;其中,他认为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可归属为公民意见表达,而“提出投诉请求”属于权利救济。其次,他讲到针对当今信访问题,产生了许多悖论,由此他列举了一些典型说法,比如信访法治化是国家救济功能的重叠;信访法治化导致信访代替了社会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抵消甚至瓦解了法律机制等。同时,他罗列了我国相关政策条例关于信访法治化的说明,显示出国家与政府对这一方向领域的重视与肯定。再次,马建川教授对近年来信访法治化改革进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其一,信访职能初步分离,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制度;其二,确立信访的法治底线,改变信访模式;其三,有关信访制度的改革,针对目前存在的入口不顺、机制空转、出口不畅等难题,推行网上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等方式加以解决;其四,完善有关信访的法律依据。最后,在谈到信访法治化改革的前景时,马建川教授列举了很多当下亟需探讨的问题,提出了法治化改革的建议路径,认为设立国家信访中心或信访法院,可以理顺信访与法治的冲突。
在自由发言和互动环节,与会老师围绕信访的政治参与问题、文化对制度的影响、渠道选择、信访法治化概念界定等问题纷纷展开探讨与交流。最后,刘俊生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讲到本期学术沙龙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马建川教授立足学术前沿,旁征博引,就“信访法治化”以及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全面阐释和深入剖析,报告生动,使与会师生深受启迪。
文/张津玮 图/胡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