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科研资讯 >> 正文

政治学系举办“理解中国政治:历史与未来”学术研讨会

作者:马涛、李筠 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数:

2018年5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办的“统治、治理与现代政治发展”系列学术研讨会第二场“理解中国政治:历史与未来”,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包括“主旨演讲”、“中国问题意识与国家建构”、“中国古代政制与文化变迁”、“官员行为与基层治理”四部分。来自清华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东北财经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撰文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副院长庞金友教授主持,院长杨阳教授致欢迎辞。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发表了题为“时间轴线上的‘东方专制主义’”的主旨演讲,通过辨析东方专制主义的概念史,分析时间政治与空间政治的紧张关系,指出现代政体是理顺文明发展时间线的出路。杨阳院长发表了题为“中国国家形成与早期政治传统”的主旨演讲,重申国家起源的路径差别是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关键切入点。主体演讲之后,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第一单元由政治学系主任聂露教授主持。李筠副教授检讨“中国政治学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域”,指出解决中国政治学“中心塌陷”问题的方向是理清中国政治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怎么办”三个基本问题。黄璇副教授解析了中国政治学人在建构现代政治学话语体系过程中的枷锁心态,并以“存在巨链”的哲学方法给出了破解之道。丁轶副教授运用组织学的“退出-呼吁”模型将政治合法性重新划分为程序合法性、绩效合法性、意识形态合法性,并阐明三者各司其职国家方能保持稳定。李智副教授运用韦伯的权威理论分析了建国以来国家治理权威的历史变迁。张师伟教授、庞金友教授、任剑涛教授对本单元做出精彩点评

第二单元由政治学系李莉副教授主持。张师伟教授从礼、法、俗的规范融通与伦理善性角度,解析了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基本特点,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度文明的制度内容在形态上不可分割,整个制度都体现者礼法俗的规范融通。冉昊副教授基于政府—市场关系考察中国政治形态的一般历史特征,通过将“政权合法性”引入对中央—地方、集权—分权的分析,揭示强政府—弱社会的结构是中国政治形态的一般特征。周睿志博士通过剖析中国古代相权的内涵层次,论证了相权自身的正当性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官僚集团与皇帝之间的政治平衡。张爱军教授剖析了陈独秀的民主政治思想为切入点,认定其思想实质是“民主表、民本里”。张春林副教授从政治史、社会史和概念史的角度,剖析了中国近代权利思想的演变。郑红副教授通过对比古代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剧场与古代中国的宗祠庭院,解析了其中蕴含的公民文化和臣民文化。尹钛副教授、杨阳教授对本单元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

第三单元由李筠副教授主持。李莉副教授以政治科学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职务犯罪者的行为动机,建立职务犯罪者主观风险与收益的量表。李晓燕副教授通过广东社区基金会的案例分析基层党组织和社区自治之间可欲的良性互动关系。傅熠华博士汲取中国基层村治的历史经验,认为“权责对等”的治理原则和方法有利于中国基层的良治。张力伟博士聚焦近年来环境治理事件中的基层政府行为,认为中国基层政府的行为策略选择已经由共谋走向“分锅”,仍然以责任最小化为基本动机。张爱军教授和张汉副教授对本单元的报告作出精彩点评。

会议闭幕式由聂露教授主持。李筠副教授受会议委托做大会总结,解释了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举办“统治、治理与现代政治发展”系列学术研讨会的宗旨,强调开放包容、公平正派、砥砺学术、以文会友的原则,通过点评会议文章展示了本次会议宏观与微观视野兼备、话题性与知识性并举的特点,提出“相互承认的普遍主义”在各学科、各研究领域应成为共识。最后,聂露教授代表主办方感谢与会嘉宾,并对会议的组织工作做出说明,邀请学界同仁关注和参与我系主办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在严肃而热烈的气氛中胜利闭幕!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