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5日,《南方周末》记者就“清退编外人员”相关话题采访了我院胡晓东教授。胡晓东认为,编外人员的存在和发展源于“人多好办事”的思维和工作量增加的影响。像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当工作量过饱和,现有编制人员不能完成时,招录编外人员辅助完成工作。而医院“供养编外人员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他们的自有收入,自创收入”,其清理编外人员的主要原因可能可能与自身盈利和政策相关”。
胡晓东也提到,目前清理编外人员的工作主要限制在党政机关。3月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及精减编制,也限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地方党政机关。
清理编外人员与精减编制相关。他解释,编制的增加或减少,关键在于编制的使用是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编外人员承担了不少编内人员的实际工作,“必须把现有的编外人员从事或替代的公务员工作回归到公务员本身。让公务员的职责回归,为优化编制打好基础”,下一步精减公务员编制才科学合理。清理编外人员实际有助于优化编制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是新时代精兵简政的体现。
另外,对于被清理的编外人员而言,或许需要一个缓冲期。胡晓东提到,基于人文关怀,应该设置“缓冲期”进行清退,“给他们一个从心理到行为的缓冲空间,单位也可以依法依规帮助即将清理的编外人员寻找新工作”。另外,他还建议设计“预约返岗制度”,未来再次需要这些编外人员辅助工作时,单位可以优先录用持有返岗证明的人员。
【采访链接】http://www.infzm.com/wap/#/content/25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