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科研资讯 >> 正文

北京协作者中心李涛受邀作社会工作伦理专题讲座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9 阅读数:

2023年11月24日晚,北京协作者中心李涛老师应学院李程伟老师邀请,在昌平校区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作“社会工作伦理”的专题讲座。李涛老师系北京协作者中心的创始主任,高级社会工作师,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本次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城市发展与治理研究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创业互助校友会合作举办。

首先,李涛老师提出了“做慈善需要专业吗”、“社会工作是个专业吗”、“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有何不同”、“社会工作为什么强调价值伦理”这四个问题。结合上述问题,李涛老师给出了五个“协作者之问”——“我们为什么在一起?”“我们在一起做什么?”“我们的做法有效吗?”“我们将向何处去?”“我们从哪里来?”针对协作者创始至今二十年的风雨历程,李涛老师反思式地总结了北京协作者的“组织使命定位”、“服务策略选择”、“价值评估体系”、“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文化建设”等组织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协作者“愿景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上述基础上,李涛老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三个方面依次阐述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第一,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方面,社会工作秉持三大基本信念,即“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工作实践原则就是“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当事人(案主)自决”。第二,在“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方面,李涛老师对北京协作者中心近年来处理的典型案例进行特征描述、类型归纳和成因分析,提出“多元价值冲突”、“多重角色冲突”、“服务资源有限”是导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常见因素。第三,在“伦理冲突处理”方面,李涛老师沿着“信念—态度—规范—行动”这一从“哲学观”到“具体行为”的逻辑顺序,系统分析了“服务对象为本”、“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坚持专业权威性”等社会工作者必须坚持的伦理原则,以及各国专业伦理守则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的七阶梯伦理价值排序和行为选择顺序,即“保护生命—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少伤害—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和毫无保留地公开信息”;在上述选择顺序中,前三项属于“基本人权”,中间两项属于“更好生活的权利”,最后两项属于“基本工作原则”。最后,李涛老师总结道,社会工作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切,尤其是维护被不公所践踏、被生活所困扰的弱者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者至关重要的特质是专业信念和知识的内化,因为社会工作者本身就是专业助人理念与方法的载体。

在提问和互动环节,同学们依次提出如何让农民工理解并认同协作者的理念、协作者这类社会服务机构如何实现资源上的可持续、如何界定受助者的“弱势”涵义、自己内心声音与他人期望如何影响职业规划选择等问题,李涛老师结合协作者的实践经验、国内外相关状况和自己事业选择的心路历程等,逐一回应和解答,充满智慧和激情,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本次讲座的最后环节,是由公共管理学科周昕宇和刘柏志两位老师作评议。周昕宇老师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坚持社会工作事业20年是非常难得的,在此过程中要面对重重阻力和压力,所以李涛老师在公益道路上的选择尤其令人钦佩;讲座中提到的多元价值及其排序、利害决策及其后果以及其他社会工作领域的知识点,都与我们的专业密切相关,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同学理解公共伦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有所助益。刘柏志老师在评议中,首先向李涛老师及其创办的北京协作者中心致敬;对“协作者学堂”将打工青年培育成社会工作者,让受助者成为助人者,这于社会公益意义非凡。刘老师在点评中表达了一个感受,那就是“草根意识”很重要;而作为自己那代人的精英,李涛老师具有草根意识、悲悯情怀和公共关怀,能够从最底层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创办公益,尤其难能可贵,是胸中怀有大爱的人。在点评发言中,刘柏志老师对同学们强调,为社会做贡献,能力也同样重要,把专业能力与公共情怀结合需要下相当的一番功夫。最后,刘老师借用南方周末曾经的一句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作为对李涛老师及协作者公益事业的最好概括。也希望同学们将来既要有精英担当,也能保有草根意识,在社会公共领域贡献力量。本次讲座也是举办方向北京协作者中心二十年华诞致敬所开展的一次学术活动。


文|马志红 刘天佑

图|王一博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